自從1896年第一篇“福爾摩斯探案”小說被翻譯引進中國,到2010年以來大批《神探夏洛克》“同人小說”在中文internet世界獲得普遍傳佈,福爾摩斯與偵察小說在百年中國的文明汗青成長過程中不竭“顯影”。
一方面,本專欄重要追蹤關心福爾摩斯在中國傳佈與接收經過歷程中的一些主要且風趣的景象,好比《老殘游記》中的人物居然也會啟齒便提到“福爾摩斯”;晚清平易近國時代的中國作者們熱衷于書寫“福爾摩斯來中國”的幽默故事;福爾摩斯在那時不只是文學人物抽像,更進進到媒體與貿易範疇,成為小報稱號與捲煙brand;改造開放之初,葉永烈將偵察與科幻相聯合,創作出“迷信福爾摩斯”系列小說;甚至到2020年,噴鼻港作家莫理斯仍在續寫“噴鼻港福爾摩斯”的傳奇……
另一方面,分歧于我在之前專著或專欄中更多聚焦文字文本——翻譯、創作、評論等文學情勢與文字內在的事務當然教學場地是我們“瀏覽”福爾摩斯的基本——本專欄更多追蹤關心圖像文本與情勢,試圖從冊本封面、雜志版式、小說插圖、片子海報、影視劇照、市場行銷美術、連環畫作、兒童繪本與同人漫畫等分歧汗青時代的圖像材料進手,來從頭講述福爾摩斯與百年中國之間的復雜聯繫關係。是以,本專欄名為“中國福爾摩斯連環‘話’”,實在是從“畫”進手,追溯汗青時光線索(所謂“連環”),借“畫”說“話”。
《血書》封面,《福爾摩斯偵察案選集》(第一冊),中華書局出書,1916年。
丁悚《魑魅遁形》,《福爾摩斯》,1927年7月9日。
《“福爾摩斯”捲煙市場行銷》,《上海報》,1933年11月6日。
在偵察小說進進中國20年后,1916年5月,中華書局出書了《福爾摩斯偵察案選集》共十二冊,內收44篇福爾摩斯探案小說,并附有作者生平及三序一跋,可謂平易近國偵察小說出書史上的標志性事務,大要也可以視為晚清平易近國時代“福爾摩斯高潮”的岑嶺。本篇所選第一幅圖像,就是該套“選集”第一冊《血書》的封面,我們此刻普通將其翻舞蹈教室譯作《血字的研討》。
對于這套“選集”,有三點值得闡明:起首,此套所謂“選集”,必定不全,由於那時柯南·道爾尚且活著,福爾摩斯探案系列小說還在持續創作與頒發。我們此刻了解所有的《福爾摩斯探案》小說正典作品一共包含56個短篇和4部中篇,那時這套中華書局版“選集”包括此中44篇,應當說仍是收錄了年夜部門的作品。第二,這套中華書局版“選集”用比擬淺易的白話文停止翻譯,分辨由嚴獨鶴、程小青、陳小樹屋小蝶、天虛我生、劉半農、周瘦鵑等十人一起配合完成,那時文壇上的一些有名人士如包天笑、陳冷血、劉半農等也都為該書作序,整套書影響力很年夜。第三,這套“選集”不只滯銷,並且長銷。今朝所見,該書1916年5月第一版;1916年8月重版;1921年9月九版;截止到1936年3月抗戰前,曾經整整印行了二十版。
此外,這套中華書局版《福爾摩斯偵察案選集》也保存了光鮮的時期特點,除了應用白話翻譯之外,還應用“回化”的翻譯戰略,將原作中的篇名譯成更具外鄉特點的四字詞語。好比《窗中人面》(The Yellow Face,今譯《黃面人》),《傭書受紿》(The Stock-broker’s Clerk,今譯《證券掮客人的書記員》),《因噎廢食》(The Adventure of the Six Napoleons,今譯《六座拿破侖半身像》)等等。與此同時,清末平易近初的福爾摩斯小說翻譯者們,似乎也沒有完整把握若何給偵察小說取名的技能。他們仍習氣于以傳統的、歸納綜合故事年夜意的方法來為一部偵察小說定名,但這卻往往帶有題目“劇透”的嫌疑。好比我們此刻都熟習的《最后一案》(The Final Problem),張坤德1897年將其翻譯作《呵爾唔斯緝案被戕》,而1916年中華書局版《福爾摩斯偵察案選集》中則譯作《絕壁放手》,二者都在某種水平上劇透了故事中福爾摩斯的終局。
1926年10月,世界書局又出書了《福爾摩斯探案年夜選集》,這一套“選集”收錄了50個短篇和4部中篇,不只對“福爾摩斯探案”系列小說所有的用口語文停止了重譯,較之中華書局1916年舊版還加上了舊式標點和插圖等外容。這套“年夜選集”最主要的謀劃者和翻譯者是程小青,其余譯者還有嚴獨鶴、包天笑、顧明道、張碧梧、趙苕狂等。程小青后來曾表露過此次“重譯”背后的一些內情:
約在一九三〇年間,我為世界書局承當了編譯《福爾摩斯探案年夜選集》的義務。……沈知方看準了這個生意眼,叫我把中華書局出書以后柯氏續寫的福爾摩斯探案一路採集在內,別的出一部《福爾摩斯探案年夜選集》,并把它們譯成口語體,加用舊式標點和插圖,由於中華版是白話文,行銷的對象還無限制。他了解我對偵察小說有偏心,樂于承當這一任務,就壓低稿酬,并期限半年所有的脫稿。我說柯氏的探案是非五十四篇,一共有七十多萬字,半年時光無論若何完不了。沈知方卻輕描淡寫地說:“把白話的改成口語,化得了幾多功夫呀?”就如許,說也忸捏,我竟允從了他的請求,除了我本身和顧明道等從原文譯了一部門以外,其余的分辨請伴侶們認真把白話譯成了口語,完成了這一粗制濫造的義務。
也就是說,1926年世界書局版“年夜選集”所謂“重譯”,實在有良多篇目并非直接源自對英文原作的翻譯,而是將1916年中華書局白話譯本轉譯成口語文的“二手譯稿”。當然,這也并不是說這套“年夜選集”就完整何足道哉,它的影響力也很深遠,甚至良多我們此刻依然應用的福爾摩斯小說譯名,好比《血字的研討》《四簽名》《可怕谷》等,最後就都是在這套“年夜選集”中被斷定上去的(1916年中華書局版“選集”中,這幾篇分辨被翻譯作《血書》《佛國寶》和《罪藪》)。
當然,這家教套“年夜選集”照舊不全,它依然缺乏了六篇“福爾摩斯探案”短篇小說。而中國第一套真正意義上的福爾摩斯探案小說“選集”,一向要比及1934年。世界書局版“年夜選集”以《福爾摩斯探案選集》(平裝二冊小樹屋)重排出書時,程小青補譯了之前罅漏的《獅鬣》(The Lion’s Mane,今譯《獅鬃毛》)、《幕面客》(The Veiled Lodger,今譯《戴面紗的佃農》)等6個短篇,才第一次做到所有的翻譯和收錄了柯南·道爾創作的一切“福爾摩斯探案”系列小說。而從1916年中華書局“選集”,到1926年世界書局“年夜選集”,再到1934年平裝重排版“選集”,《福爾摩斯探案選集》不竭被重譯和逐步走向完全的經過歷程,既是中國讀者清楚和接收東方偵察小說的經過歷程,也是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翻譯不竭走向規范化的經過歷程。
實在顛末各類散見于報刊雜志和單行本圖書的翻譯,一向到“選集”與“年夜選集”的不竭重譯,福爾摩斯在晚清平易近國時代已然“出圈”,成為廣為中國讀者所知的文學人物。陳冷血就曾指出“福爾摩斯者,幻想偵察之名也。而中國則先有福爾摩斯之名,而后有偵察”,即福爾摩斯對于那時中國讀者來說,已然成了偵察的代名詞。好比在晚清訓斥小說名著《老殘游記》第十八回中,處所官員破案能幹,白子壽請老殘出馬查案,并激勵他說:“你想,這種奇案豈是平常差人能辦的事?不得已才就教你這個福爾摩斯呢!”直接將“福爾摩斯”作為一個“梗”在小說作品中應用,而可以或許成為“梗”的條件前提,就是那時的讀者都了解福爾摩斯。
又好比在晚清的狹邪小說《九尾龜》第二十二回中,寫青樓里一男人對名妓金秀言聽計從,小說就此感嘆道:“說也希奇,自有個茶花女的放誕風騷,就有個收服他的亞猛,自有個莫立亞堆的巧詐詐偽,就有個偵緝他的呵爾唔斯。這也是新法格致家心思學中的一種感化。”這里的“莫立亞堆”就是我們此刻熟習的“莫里亞蒂”,“呵爾唔斯”就是“福爾摩斯”,作者在這里用這兩位敵手人物作比,大要有一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物降一物”的意思。
1926年,上海有一份名為《福爾摩斯》的小報創刊,一時光銷路很好,影響較年夜。這份《福爾摩斯》小報重要刊登的內在的事務并非偵察小說,而是專門揭穿一些不為人知的社會內幕、名人八卦,或許貪腐消息等。但其借用“福爾摩斯”之名,顯然就是看中了讀者心中年夜偵察福爾摩斯所具有的明察秋毫的才能。而在1927年7月9日,為了留念《福爾摩斯》小報開辦一周年,還專門請畫家丁悚畫了一幅福爾摩斯像,名為《魑魅遁形》,頗有一種以福爾摩斯自比,以致令一切魑魅魍魎,皆無所遁形的意思。本篇所選第二幅圖像就是丁悚所繪的這幅福爾摩斯畫像,后來也收錄在我編的《福爾摩斯中國奇遇記》(上海社會迷信院出書社,2024年)中,作為全書的“輯封”插圖。
此外,福爾摩斯的影響力不只限于文學、傳媒、出書,更是延長到了貿易範疇。好比在平易近國時代就有一款名為“福爾摩斯”的捲煙,而這款捲煙的生孩子廠商則是“中國福新煙草公司”。本篇所選第三幅圖像就是這款“福爾摩斯”牌捲煙登在報紙上的市場行銷,我們能看到圖中福爾摩斯在躺椅上悠閑地抽著捲煙,躺椅背后則是這款捲煙的外盒包裝。更風趣的是,在1931年《小巧》雜志第一期上,還登載過一則“福爾摩斯捲煙征文啟事”,征文請求為“內在的事務以福爾摩斯為主、以本煙牌為佈景者最佳,其他只須有文藝價值者兼收”,而征文嘉獎則是分為甲、乙、丙三種:“(甲)現金、(乙)捲煙、(丙)本刊。”也就是一等獎發獎金,二等獎送捲煙,三等獎贈一本雜志作為留念。此中,一等獎獎金是“現金自二元至廿元,長篇另議”。也就是說,這款借了“福爾摩斯”之名的捲煙brand,也在激勵它的用戶們積極創作福爾摩斯的同人小說,構成了一種風趣的文學與貿易之間的互動關系。1949年后,中國福新煙草公司并進公營上海煙草公司,后又被收回國有,更名為公營上海卷煙四廠。而我們此刻也很難了解,現在有哪些關于福爾摩斯的出色作品終極獲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