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信》版本溯源及人物原型考辨–文找九宮格聚會史–中國作家網

從張錫磊的“發明”說起

李驚濤在其《“雞毛信”:寄達抗克服利留念日》一文(刊2015年6月12日《中國國防報》,下簡稱“李文”)中,說起《雞毛信》最早版本時說:

據張錫磊考據,《雞毛信》的最早版本是一篇人物小通信,收錄在19家教49年1月出書的“國民束縛軍故事叢書”《旗》中,作者是新華社記者湯洛。

這個說法來自張錫磊的博文《最早版本〈雞毛信〉與我們講義中學到的有啥紛歧樣》(簡稱“張文”),頒發于2010年11月3日。“張文”帶著“海娃究竟有沒有其人,他的原型是誰,究竟是個什么樣子”等題目,“經由過程考據和瀏覽大批的束縛前的消息通信,發明最後的《雞毛信》版本”。這里照錄部門內在的事務:

最早版本的《雞毛信》是一篇人物小通信,作者是新華社的一名記者,名叫湯洛……

這篇人物通信固然只要短短的千字,但寫的情節波折,跌蕩放誕升沉,扣人心弦。

但通信中的人物和我們熟知的《雞毛信》分歧,最早版本中的主人公也不叫海娃,而是叫雙虎,年紀也不是12歲,而是16歲,但個頭較矮,依照湯洛的話說,看上往只要14歲的樣子。

故工作節最年夜的分歧點,是佈景分歧,我們熟知的海娃送雞毛信產生于抗日戰鬥,而最早版本的《雞毛信》中講述的工作是在束縛戰鬥時代。

這篇通信最早被收錄在1949年1月出書的“國民束縛軍故事叢書”《旗》中,上面就請大師細心觀賞一下最早版本的雞毛信……

張錫磊的一番“考據”,自以為是一個“發明”,頒發在本身的實名weibo,情有可原。題目在于,這個與現實不符的“結論”,至今已頒發七年,不只無人提出貳言,還被“援用”,甚至編進了《雞毛信》的“百度百科”。本辭意在厘清正誤,還現實本相。

最早的《雞毛信》

我們“熟知”的《雞毛信》,是作家西嶽創作的短篇小說,至今已有多種單行本出書。“張文”未說起任何一個版本,僅說“我們課文中學到的《雞毛信》”,實在已掉往考據意義。盡管張錫磊瀏覽了“聚會場地大批的束縛前的消息通信”,但可確信,他并未見到工人出書社出書的《雞毛信》單行本。由於這個單行本刊有“版本闡明”,已把《雞毛信》最早頒發的時光“1946年”說得很是“明白”。這里把“版本闡明”全錄于下:

本書在一九四六年頒發于張家口出書的《長城》(文藝月刊)第二期;一九五○年由年夜連新華書店刊印單行本;后由作者略加注解,交由本社出書。

遺憾的是,這份冗長的“版本闡明”有兩處錯誤。一是,《雞毛信》頒發于1946年7月出書的《長城》(文藝月刊)創刊號,而不是第二期。如許一個錯誤,不少文獻仍然因循陳述,甚至有說刊于《文藝月刊》第二期的,如李傳新《第一版本》(金城出書社2012年版)中的《雞毛信——西嶽的第一本書》文。二是,年夜連新華書店刊印單行本的時光為1949年11月,而非1950年。此單行本為插圖本,封面上有“抗日童話”字樣1對1教學,是《雞毛信》最早的單行本。後面說起的工人出書社版,是《雞毛信》的第二個單行本,于1950年2月出書,收錄在“新民眾文藝叢書”中。

西嶽,原名楊華寧,1920年1月17日生于廣西龍州。講座場地他6歲隨家遷居南寧,14歲考進上海泉漳高中。1935年餐與加入上海先生救亡活動,1936年餐與加入共產黨引導的“平易近先”組織,被黌舍政府解雇,遂在上海游擊隊做傳令兵。后赴延安吳堡東南青年練習班、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進修。193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39年1月結業后開端從事消息任務,曾任《新華日報》《冀察熱遼日報》《西南日報》記者,還擔負過中心軍委政治部、中心軍委東進縱隊和新華社特派記者。他以戰地記者成分切身經過的事況了華北抗日依據地1942年反“掃蕩”以及反日寇“鐵壁合圍”等戰斗,抗克服利后任新華總社記者,在西南火線采訪。新中國成立以后,持久擔負新華社記者。暮年與粵劇藝術家紅線女結為夫妻。1985年9月22日在廣州往世。

除了名篇《雞毛信》,作為戰地記者的西嶽,還創作了大批的陳述文學、通信、小說等文學作品。木刻連環畫的經典作品《狼牙山五勇士》,文學劇本由西嶽于1944年寫成,版畫家彥涵木刻創作。《雞毛信》也不是西嶽的第一本書,他的火線通信集《光彩屬于懦夫》于1947年11月由西南書店出書;1949年5月,還出書了陳述文學集《好漢的十月》和火線通信集《踏破遼河千里雪》。

小說版與人物通信版

西嶽的《雞毛信》,創作于1945年7月(據劉緒源《中國兒童文學史略1916—1977》),首發于《長城》月刊創刊號。該刊于1946年7月20日創刊,由中華全國文藝協會張家口分會“長城社”編纂刊行,時任中華全國文藝協會張家口分會常務理事和編纂出書部部長的丁玲是主編。創刊號還刊有丁玲的《“海燕”行》、周揚的《論趙樹理的創作》、艾青的《釋新平易近主主義的文學》、賀敬之的《看見母親——行軍散歌之五》、王林的《蒲月之夜》、秦兆陽的《狗》(戲劇)等作品。

西嶽的《雞毛信》,是一部描述抗日戰鬥的短篇小說,勝利塑造了海娃這位機靈、英勇的抗日小好漢抽像。中華國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雞毛信》的故事被編進教材,還被改編成連環畫、片子、幻燈片、宣揚畫等情勢。此中,連環畫《雞毛信》有多種繪本,最有影響的是1950年出書的劉繼卣繪本,這是中華國民共和國第一代連環畫的優良代表,成為連環畫的經典。

1952年,張駿祥將《雞毛信》改編成片子文學腳本。1954年,由石揮導演的片子《雞毛信》在“六一”節演出。這是我國第一部戰鬥題材的兒童片,海娃也成為共和國銀幕上第一個抗日小好漢。1955年,片子《雞毛信》取得第九屆愛丁堡國際片子節優越獎。

可以說,不論是小說,仍是連環畫、片子,海娃的“小好漢”抽像,影響了整整幾代人。

與西嶽一樣,湯洛也是一名戰地記者。他的《雞毛信》是描述束縛戰鬥的一篇人物通信,寫了雙虎在送信經過歷程中的一波三折,充足表示了小好漢的機靈和英勇,最早刊于1948年4月25日的《晉綏日報》(復旦年夜學消息學系編《中國報刊通信陳述選》(上),上海國民出書社1960年版)。1949年1月,由南方出書社支出“國民束縛軍故事叢書”《旗》中出書。

顯然,固然《旗》要早于西嶽《雞毛信》單行本的出書,但短篇小說《雞毛信》的頒發早于人物通信《雞毛信》,版本意義上的誰“最早”已一目了然。現實上,兩者不只佈景分歧,作品情勢分歧,“海娃”和“雙虎”兩個主人公是兩個完整“自力”的人物抽像,在版本上沒有任何干系。張錫磊的“考據”無任何價值。

海娃有無原型

“海娃”究竟有沒有原型呢?在“海娃”之前,還有一位出自《歌頌二小放牛郎》的抗日小好漢叫王二小,他給仇敵領路,把仇敵帶進了包抄圈;而海娃是給八路軍送信,半途碰到仇敵,也把仇敵帶進了包抄圈。于是劉緒源以為:“海娃昔時14歲,比王小二年夜一歲。很能夠,這個作品就是以王二小作為原型創作的。”更有今世的多位詳細的人物,好比秦玉根、宋培華、鄭洪祥、海笑、張申元、王專、雁秀峰、蔡展鵬等,被 “發掘”成為 “海娃”的原型。

詩人方冰作詞的《歌頌二小放牛郎》,頒發于1942年1月1日《晉察冀日報》第八十三期《老蒼生》副刊。他后往返憶說:“王二小和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紛歧樣,他是我創作出來的藝術抽像,是有數少年好漢的化身。”筆者以為,方冰的說法異樣實用于海娃。最早的《雞毛信》單行本標示為“抗日童話”,曾經闡明了這是一個創作的故事,主人公海娃,就如“李文”所說的:“海娃是西嶽虛擬出的文藝作品抽像,并沒有直接對應的人物原型。”他“是晉察冀邊區抗日平易近主依據地的浩繁兒童團員和小通信員們的勇敢業績,經作家提煉、升華、發明而成的”。

現實上,與《雞毛信》同名的文學作品,除了西嶽的短篇小說和湯洛的人物通信以外,另有其他情勢的作品。好比在西嶽的《雞毛信》之前,延安詩人胡征“1940年2月3晝夜于延安石窯洞”寫有一首抗日詩《雞毛信》,主人公是一位“白發的老夫”。他懷揣“一個插著雞毛的信封”,給步隊“送來了‘皇軍’的詭計和機密”。西嶽的創作能否獲得鑒戒或許遭到啟示,已不成考。但不論若何,西嶽的短篇小說《雞毛信》是我們“熟知”的《雞毛信》的最早版本,則是不需爭議的。

積年單行本

關于單行本《雞毛信》的版本,可以分文字版和連環畫版兩種。文字版又有中文版、多數平易近族文字版和外文版,還被支出各類文集。這里僅筆者所見,列出20世紀的中文版(含插圖本)。

最早的是年夜連新華書店版,后有工人社版、中國青年社版、少年兒童社版、文字改造社版、上海國民社版等。工人社,1950年2月初版、1951年2月第二版,1953年4月又出書了由劉繼卣繪畫的“職產業余黌舍課外讀物”本。1954年6月,中國青年出書社出書了秦耘生繪畫本。1952年12月,少年兒童出書社成立以后,從頭選擇出書了一批優良的兒童讀物,這類書稱為“新1版”。1955年9月,秦耘生繪畫本作為新1版由該社出書;后來出書了開本分歧的新2版,由劉繼卣繪畫。28開本第一版時光不詳,1960年2月已第八次印刷;32聚會場地開本1965年6月第一版、1966年2月第一次印刷。1960年9月,由文字改造出書社出書了劉繼卣繪畫的注音兒童讀本。

“文革”中,少年兒童出書社并進上海國民出書社。1972年11月,上海國民社出書了夏書玉插圖本。1978年1月,少年兒童出書社恢復;12月21日,國務院批轉了國度出書局等中心單元《關于加大力度少年兒童讀物出書任務的陳述》,在創作上從頭確定了曩昔被作為“香花”批評的一批優良作品,此中就有西嶽的《雞毛信》。1979年4月,夏書玉插圖本重由少兒社出書。此版本印量較年夜,比擬風行。1980年3月,夏書玉插圖本列進全國重點圖書計劃項目“小先生文庫”,由吉林國民出書社出書; 1986年1月,上海教導出書社出書了“小先生注音識字讀物”本;1993、1996年,少年兒童出書社又將《雞毛信》分辨支出“童年文庫”、“代代讀兒童文學經典叢書”出書。

《雞毛信》單行本年夜多有“版本闡明”,重要用來闡明作者的“修訂”情形。好比:工人出書社有一份冗長的“版本闡明”;中國青年出書社在 “內在的事務撮要”下有“本書曾由工人出書社出書,現經作者修訂由本社持續出書”的闡明文字;上海國民社版,作者注明“一九七二年蒲月修正”;吉林國民社版,注明“本書中國青年出書社1954年初版,少年兒童出書社1955年9月新1版”,等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