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天然氣價格為何不漲查包養網站反跌_中國網 

隨著紅海緊張局勢加劇,各方矛盾有走向複雜化、長期化的趨勢,紅海海上運輸生命線面臨更大的不確定包養網 花園性和風險。 但奇怪的是,這並沒有對世界能源市場造成多大衝擊,原油價格保持著低位運行,而天然氣價格經歷去年底的過山車式表演后,又在上周出現幾個包養網心得交易日暴跌,讓許多分析師大跌眼鏡。 能源投機市場不按常理出牌,背後必有玄機。 西方主流輿論普遍吹噓美英等國的“繁榮守護”行動將很快確保航運恢復正常,似乎給市場吃了“定心丸”,但事情顯然不會這麼簡單。 世界能源市場價格震幅加大,說明紅海緊張局勢的滯後效應終將顯現。 

當前,研究分析世界天然氣價格走勢,主要看歐洲市場的供需情況。 寬幅波動已成為歐洲天然氣市場的常態,前有烏克蘭危機的影響持續發酵,近期疊加紅海航運受阻等地緣政治因素,市場震蕩風險加劇。 作為歐洲定價基準的荷蘭天然氣期貨合約價格在1月15日下跌6.5%,這是自2023年8月以來首次跌破30歐元/兆瓦時; 而1月19日的收盤價格再跌去6.6%,可見拋盤壓力依然沉重。 

天然氣市場似乎無視紅海緊張局勢而走出獨立行情。 據報導,卡達至少有5艘計劃前往紅海南端曼德海峽的液化天然氣船隻已被停運。 如果航線受阻,卡達天然氣出口歐洲將被迫全部繞行非洲南端,運輸成本和運輸時間都將大大增加。 卡達是僅次於美國的歐洲最大液化天然氣(LNG)供應國,2023年卡達天然氣占歐洲消費總量的13%左右。 然而,如果紅海緊張局勢出現重大升級,中東地緣政治衝突持續擴大,全球供應鏈都將因蘇伊士運河運輸中斷而遭受沉重打擊。 

近期,歐洲天然氣市場價格出現快速下降,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條。 一是歐洲天然氣供應充足。 數據顯示,歐盟天然氣儲存量仍接近80%,遠高於過去5年的平均水準,可以說今年冬季供暖無憂。 另外,挪威多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已啟動新的開採項目,預計今年將有40口至50口井投入生產。 二是需求下降。 2023年歐盟經濟總體表現欠佳,尤其是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陷入經濟衰退,工業開工不足導致對天然氣的需求十分低迷,這是天然氣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 三是歐盟內部結構性問題。 從中長期看,歐盟各國仍未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供應的依賴,同時也被其他供應國所掣肘,另外,由於其內部能源結構不合理,市場常常隨波逐流。 四是投機空頭頻頻出手,紐約市場3月份天然氣期貨和期權合約看跌頭寸明顯增加。 

此外,歐洲市場天然氣價格大幅波動還受其自身政策性因素的影響。 在歐盟能源消費和發電構成中,包養網天然氣佔主導地位。 在歐盟實施了一系列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後,能源“對俄依賴”轉變為“對美依賴”。 歐盟已成為美國LNG最大出口目的地。 2包養網022年北溪一號管道被破壞后,歐盟對液化天然氣需求激增,當年進口量達到9473萬噸的歷史最高水準,遠高於2021年的5727萬噸。 如此巨量的進口和高昂的能源成本,不僅讓歐盟財政捉襟見肘,也使得各成員國因補貼問題矛盾激化。 以比利時為代表的西歐和北歐多國公開表示,延長能源補貼應急措施既沒有必要,也缺乏法律依據。 充足的天然氣包養儲備以應對冬季供暖及突發事件固然重要,但也造成資金極大浪費,加大了公共財政壓力,價格居高不下也加劇通貨膨脹。 歐盟在能源安全問題及其應對措施久議不決、內部分歧嚴重,造成市場容易捕風捉影,投機炒作盛行。 

當然,還有一個有趣的現像是,世界天然氣期貨價格往往受到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氣候模式的影響。 預計未來一周,中歐地區氣溫將普遍回升,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開始增加,比較溫暖的冬天也在某種程度上壓縮了天然氣價格的上行空間。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翁東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