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作為中國援蒲隆地第三期高級農業專家專案組水稻專家兼組長,我來到了這個非洲中東部國家。 近9年來,我和同事們與當地人民一道在田間耕耘,見證了兩國農業合作取得的豐碩成果。
蒲隆地人口約1200萬,經濟發展主要依賴農業。 這裡立體氣候明顯,適種作物多樣,農業發展潛力大,但生產條件落後,平原地區水稻平均產量每公頃不到3噸。 中國專家組從四川、湖南等省份引進雜交水稻品種,對育秧、施肥等環節進行規範化栽培技術升級,有針對性地制定試種方案。 2016年試種成功后,蒲隆地雜交水稻平均產量達到每公頃7.5噸至10噸,超級雜交水稻平均產量達到每公頃13.84噸。 在豐收現場,蒲隆地環境與農牧業部官員表示:包養這麼高的產量,更加堅定了我們依靠中國技術發展包養網水稻優勢產業的信心。
雜交水稻試種成功后,我們逐漸摸索出成熟的栽培技術規範。 2018年,我們在布班扎省林格四村建包養網設了第一個雜交水稻示範專案,向村裡提供首季生產包養網 花園性投入基金和技術指導,從村裡選擇知識青年作為技術帶頭人培養,並對合作社農戶進行培訓。 專案推進過程中,我們真切感受到蒲隆地人民勤勞、智慧,渴望發展。 我們手把手教他們技術,幫助他們樹立起發展的信心,讓他們相信一定可以走上致富路。 如今,林格四村水稻產量效益成倍增長,年人均擁有糧食900多公斤,全村實現基本脫貧,村民生活大大改善,許多人家蓋了兩層小樓,有的村民還開辦了大米加工廠。 像林格四村這樣的示範村,中國援布高級農業專家組已經建了36個,未來還將發展20個。
恩達·伊克基是我的第一個學生。 他大學畢業后曾在家待業,但因為英語好、聰慧好學,2016年被選定為農業技術員,開始跟我們學習種植技術和管理知識。 經過幾年的培養,他成長為推廣雜交水稻技術的得力助手和蒲隆地全國聞名的創業典型,和專家組一道帶領林格四村村民脫貧。 如今已經是蒲隆地國家合作經濟發展署署長的伊克基說:「是中國水稻讓我走出貧困,成為孩子們的榜樣。 “令我們無比欣慰的是,像伊克基一樣,一大批優秀學員成長為蒲隆地水稻種植的中堅技術力量,青年合作社的許多年輕人成為規模種植的帶頭人。 在他們的帶動下,更多蒲隆地農民播下希望的種子,耕耘出美好的生活。
真心換得真情。 近9年來,中國專家組每天早出晚歸,深入蒲隆地田間地頭、千家萬戶,推廣雜交水稻種植技術,不斷創新品種、培養人才,助力蒲隆地水稻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行走在蒲隆地鄉間,村民們總是像老朋友一樣和我們打招呼; 在鄉間遇到路況不好時,村民們會熱情地幫忙推車; 每到一處,村民們紛紛前來諮詢發展專案…… 農業合作成為中布務實合作當之無愧的金字招牌。
經常有人問我:是否願意繼續留在蒲隆地?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在這片土地上,生機勃勃的稻田寄託著蒲隆地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也飽含著中國農業專家傳授技術、共築友誼的情懷。 我們願同蒲隆地人民一道,繼續耕耘中布農業合作的沃土包養網比較,説明更多當地人過上幸福生活。